栏目头部广告

这场发布会究竟说了些什么?让汽车公司如坐针毡


2018年9月26日,汽车行业迎来了一场重要的发布会,150名汽车企业的代表赶到现场,焦虑地等待着发布会的开始。他们究竟在焦虑什么?

这是由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发布的2018年第一批车型测评结果。与C-NCAP碰撞不同,这个测试包括高速和低速两种碰撞,其中高速碰撞标准与国际接轨,车速更高、碰撞面积更小,这种苛刻的碰撞条件,让所有车型都面临新的考验;另外,国际通行的低速碰撞研究RCAR也走进中国,为消费者购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评估视角:日常的交通事故绝大多数都是低速碰撞,这种情况下的车辆耐撞性、维修经济性是跟消费者最直接相关的,它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日常开支。

RCAR测试的结论,是发达社会用户购车的一个重要参考,如今这项研究在中国也开始实施。总体来看,自主品牌的结构设计很少考虑到低速碰撞的维修经济性,还有很大改进空间,未来消费者也会从中受益。

这场发布会一共公布了12款车型:东风本田思域、上汽通用别克昂科威、上汽大众途观L、一汽大众迈腾、华晨宝马318Li、上汽通用五菱宝骏510,北京奔驰C200L,广汽本田雅阁、吉利领克01,长城魏派VV5、广汽丰田凯美瑞、东风雷诺科雷傲。这些都是市场上关注度较高的车型。

从发布结果上看,所有车辆在耐撞性和可维修性上都存在问题:一是合资车减配,配置的变化导致在国外Rcar测试中表现优秀的车辆,在国内表现却不佳。二是零配件价格过高,也就是零整比高。这一点在豪华车上更明显,虽然总体零整比在下降,但有些厂商降低的是几乎不用维修的大零件价格、同时提高了易损件价格,使得消费者的负担并未减少。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合理的设计导致车辆的维修成本大增。例如一些车型的后防撞梁吸能盒不起作用,发生低速碰撞时尾门和底盘受损严重而增加维修成本;部分车型在低速碰撞时气囊提前起爆,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还会给乘客带来额外伤害;个别车型的拆装工艺过于复杂,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维修工时费。这些RCAR测试用是国际上成熟的标准,在汽车发达国家都是汽车研发的必经之路,上面提到的问题的前因后果我们也在汽车精算师的往期节目中逐一解读过。

RCAR研究结果与车主的利益息息相关,未来也会对购车有非常巨大的指导意义。过去消费者无从了解车辆在使用成本上的差异,现在,它可以简明扼要地告诉消费者,哪些车的使用成本会远超其他车辆。同时,各保险公司都会根据这些结果来大幅调整车辆的保险费用。而这会非常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意向,因此才会令汽车厂家感到寒意突然降临。

感谢大家收看汽车精算师的特别报道,我们已经对2017年的测试结果进行过多次介绍,接下来我们还将详细解读本次公布的车型,欢迎大家持续收看。


文章详情页广告

随便看看

这是广告